第138章 你去找李景霖去啊!_我一个国家队,混娱乐圈很合理吧
四方小说网 > 我一个国家队,混娱乐圈很合理吧 > 第138章 你去找李景霖去啊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8章 你去找李景霖去啊!

  第139章你去找李景霖去啊!

  关于如何和“民间高人”合作的这件事。

  一行人开始了讨论。

  刘教授脑子里一直回荡着李景霖的各种话语。

  真的。

  这些话,换个人说,刘教授那真是理都懒得理。

  可这是李景霖说的。

  这踏马可就必须认真聊一聊了嗷!

  “说实在的,能不能转正,这个真的无所谓的。”

  李景霖开始说了起来。

  “我们要考虑的并不是转正的问题,而是民间艺术家,手艺人们的吃饭问题!”

  “吃饭,吃饱饭,这才是主要的,至于考核待遇问题,转正不转正的问题.这些优化还是需要时间的,毕竟,牵一发动全身。”

  众人点了点头。

  到了这个层次,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。

  很多看似好解决的问题,其实并不好解决。

  只要有不断的良性推动,就可以了。

  近些年来,对院团内部的改制是十分频繁的,也属于是为了顺应新时代而不断的试错中。

  不能急,而且,也没必要去急。

  “现如今,想让老传统焕发新生机,需要靠我们这些人的大力推广,以及各种文创活动。”

  “而吃饭问题,则是要开辟新的平台,也就是网络化!”

  “网络化?”

  听到这个词。

  众人原本期待的目光顿时黯淡了下去。

  戏曲网络化?

  对这,这些教授们根本不报希望。

  毕竟

  潜意识之中,还是有着一些理解上的刻板印象。

  比方说.【年轻人根本不喜欢这些传统艺术】【传统艺术较难欣赏较难推广】之类的刻板想法。

  “我觉得还是需要从内容上进行改变,但这改变其实很困难.”

  何教授皱起了眉。

  但听了何教授的这句话。

  李景霖却忍不住哈哈一笑。

  “哈哈,各位,不用这么委婉的。”

  其实,这些老教授们的想法。

  李景霖自然是知道一二的。

  无非就是觉得由于流行文化的冲击,导致“年轻人不喜欢戏曲”。

  “其实,还真不是因为流行文化,现代的社会节奏,导致年轻人不喜欢戏曲。”

  李景霖摇了摇头。

  “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在哪里能听到戏曲,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或是载体。”

  “在互联网上,什么都有,无论是什么冷门艺术,都有喜欢它的群众,无非是大众小众的问题。”

  “戏曲的确式微,但真不至于一点饭吃着都难,只是没有进行新的市场挖掘罢了。”

  “多么爆火,不敢说,但起码有点热度,绝对没问题的。”

  说到这里。

  李景霖忍不住微微一笑。

  “不只是戏曲啊,还有民歌,民间演出,各式各样的奇葩乐器,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,去获取一部分的收益与流量。”

  “尤其是短视频,手机平台的直播,更有便捷性,据我所知,现在已经有MCN盯上了非遗艺术这一块蛋糕,开始签约入场了。”

  “至于整活方式,也可以很高大上啊,比如一句戏曲,演员用京腔,越剧,流行唱腔等不同的腔调唱法做一些变化和对比,或是将戏曲背后的一些文化元素符号,如妆容,服饰,变装娱乐。”

  “将传统戏曲文化内容,与娱乐式的内容分割,但又相互结合,衬托,大力创新,大力娱乐的同时,也完全可以运用一部分的时间,严肃化,避免过度的迎合流量与市场。”

  一句又一句的话。

  顿时让几位教授感到发懵。

  可是,还是有些感到迟疑。

  何教授皱了皱眉。

  忍不住问了起来。

  “.这样能行么?”

  “怎么不行。”

  李景霖撇了撇嘴。

  “线下演出不仅难找,人也少,剧场顶多就是200人到2000人,门票还卖不出去,而如果你在网上积累了足够的关注量,全国14亿人呢,搞个十万百万喜欢听戏的观众是真不难。”

  “一场网络演出的观众在线数字,线下怎么可能达的到?!哪怕只靠广告费,那都够恰了吧。”

  这一张又一张的大饼。

  属实是让几位教授一愣一愣的。

  可是,仔细一思考。

  虽然感觉多少有点离谱,但还真很有道理。

  网络平台,最大的用处,其实是“样本放大”!

  的确。

  像是戏曲,非遗艺术,这个山歌那个民歌,这个舞蹈那个敲锣的。

  确实很冷门。

  但这个冷门是怎么来的呢?

  不是“年轻人”不喜欢。

  而是“年轻人”压根不知道有这玩意,知道有的,也没啥具体概念,喜欢的,也不知道去哪能听。

  就算你再冷门的传统文化。

  一百个人里,只有一两个喜欢。

  那么,在线下,这自然无法推广,那一两个喜欢的,也完全没有条件去欣赏。

  放到网络那就不一样了。

  是,你这留存率只有百分之1,甚至千分之1。

  可是,就目前统计而言,华夏大地14亿人口中,互联网普及率在70+,网民规模都特么快破10亿大关了。

  就算某个平台的流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,可这个基数还是太大了。

  所以,无论你多么冷门的文化艺术,放到网上,自然会聚集一批来自于天南海北的同好者。

  这样的关注度,是线下远远不能相比的。

  “京剧大师梅兰芳老师就曾经说过,一个古老的剧种,能够松柏常青,是因为它随时进步。”

  “国粹之所以是国粹,不只是精雕细琢,更是推陈出新。”

  李景霖摇了摇头。

  “而这个推陈出新,不只是要从内容,架构上下手啊,自然还有新人,新的模式,新的平台。”

  众人对视一眼。

  忍不住点了点头。

  多少还是有些不太信。

  不过,倒是觉得,这值得一试。

  况且,李景霖所言也并非虚假。

  的确已经有MCN开始盯上了非遗的这一块蛋糕,想要将非遗运作在网络平台之上,获取更大的关注,这里面明显是存在不小利益空间的,不利用起来,的确太可惜了。

  当评审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,处于休息中的时候。

  刘教授开始仔细的回想着这段时间以来,李景霖说出的各种看法。

  似乎对李景霖当初打断自己,防止自己说错话的行为,有了一点感激。

  滤镜加持下。

  那是对李景霖的印象不能太好。

  刘教授这个人,主打的就是一个听劝。

  看着自己本上所浓缩出的几个字。

  有了不少想法。

  【新平台,新内容,新媒体】

  【挖掘传统文化内在的娱乐与商业价值】

  【年轻一代的艺术从业者,民间大神】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fcda.org。四方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sfcda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